□晚報記者 賀天寶吳瑞蓮 攝影 鐘衛 製圖 任萍
  寒冬里,咳嗽、打噴嚏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對於有些人卻會帶來小便溢出尿濕褲子的尷尬,她們往往不敢多喝水,不敢跳舞唱歌,不敢咳嗽大笑,更不願去人多的地方;她們處處留心,時時提防,生怕小便溢出帶來難堪,也漸漸遠離了社會,由此這個病癥尿失禁也被稱為“不致命的社交癌”。據統計,全國約有2000萬尿失禁患者,在50歲以上的女性人群中,每三人就有一個正遭受尿失禁困擾。“社交癌”尤其在冬天高發頻頻來襲,靠少喝水就能擺脫嗎?
  上海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婦產科主任童曉文教授告訴《上海名醫》記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程,預計到2030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將上升至女性疾病排行榜首位。進入冬季,排汗減少,寒冷刺激又使人體血管收縮,尿液增多,再加上冬天穿衣較多,人們普遍不願去廁所,很容易發生尿失禁。而少喝水其實更容易導致尿頻、尿失禁。此外,長期高濃度的尿液還會引發泌尿系統感染。所以,想通過少喝水來減少尿失禁時的尷尬,避免頻繁跑廁所的不便是行不通的,為了身體健康,還是應該做到適當飲水,及時治療尿失禁。
  少喝水反而加重尿頻、尿失禁
  生活中有些中老年人罹患尿失禁後,往往採取少飲水的辦法控制排尿,結果飲水越少,反而更加重了尿頻、尿失禁,對健康危害更嚴重。童曉文告誡,尿失禁患者不能盲目限水,因為攝入液體過少,會導致尿液濃度增高,含有代謝後廢棄物質增多,很容易刺激膀胱,增加排尿時的急迫感,排尿次數更難以控制。
  同時,高濃度尿液使排尿量減少,長時間積存在膀胱內,會引起泌尿系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更容易引起尿急。要緩解尿失禁,必須要做到多飲水,以每天5~8杯為宜,其中包括每日三餐的湯水。但飲水時間不要集中,因為短時間內飲水過多,容易導致強烈的尿意,會增加排尿次數,使尿失禁更為嚴重。此外,為了配合外出及夜間睡眠,在外出前兩個小時及睡前兩小時適度地限制水分,可以減輕失禁的困擾。而一些刺激性的飲料,如咖啡、茶、啤酒等有利尿作用的飲料,都會增加尿失禁的機會。
  童曉文介紹,有些中老年女性以及年輕白領會在緊張的時候發生尿失禁,比如考試、與領導交談或者焦急地等待時,有的人甚至嚴重到每15分鐘到30分鐘必須上一趟廁所,這是急迫性尿失禁,因患者過度緊張焦慮導致膀胱頻繁收縮所致。
  而在尿失禁中,另一種較為常見的就是壓力性尿失禁。相關研究顯示,在50歲以前,壓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大。這主要是因為妊娠和分娩造成控制排尿的韌帶和筋膜受損,受損的韌帶和筋膜隨著年齡增大更加薄弱,這是一個進行性的慢性變化過程。漸漸地,當腹內壓增高時就會引起遺尿,所以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用力等加大腹壓動作時,常會出現尿液控制不住流到褲子上的現象。
  童曉文曾接診過一位46歲的女病人,她曾是一名中學教師,但患上了尿失禁後,因不能用力,起初變得不苟言笑,後來慢慢演變為無法講課,甚至一走路褲子就濕了,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及工作,最後不僅丟了工作,也失去了婚姻,整天在家閉門不出。童曉文表示,多數尿失禁患者都是這樣,因為不能控制自己,猶如患上“社交癌”,慢慢脫離了社會。
  晚睡加速人體各“零件”老化
  “人的膀胱就像一個水箱,這個水箱通過水管(尿道)排水,在水管的中部有一個閥門(韌帶),正常情況下,閥門可以保證水箱儲存較多的水而不漏出,但隨著使用時間變長,閥門漸漸鬆了,即使只有少量的水也可能漏出來,於是就發生了壓力性尿失禁。”童曉文說道:“人體就好比一塊瑞士鐘錶,內部由上千上萬個零件組成,每個零件都有其自己的節奏。”他指出,吃飯、睡覺、上廁所等日常行為都有其自然節奏,一旦這些節奏被打亂,就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例如月經不調、脾肺功能欠佳、身材走樣、魅力減退……其中晚睡是加速身體各“零件”老化的重要因素,而晚上睡不著覺同樣也會使膀胱更為敏感。
  童曉文介紹,肥胖也能增加尿失禁的發生率。有些患者會在體重下降時漏尿癥狀減輕,體重增加時漏尿癥狀加重。這就好像妊娠一樣,肥胖所增加的重量可以向下擠壓盆底組織,使盆底的肌肉、神經和其他結構長期受到應力和牽拉作用而變弱。研究發現,體重指數BMI,即體重(kg)/身高(m)的平方大於30的人容易患壓力性尿失禁,所以童曉文建議,適當鍛煉和控制體重對預防尿失禁也有益處。
  此外,多產和難產史也是尿失禁的危險因素,因此童曉文建議減少產次,特別是陰道分娩次數,孕期控制體重,避免胎兒過大造成難產,產後及時進行盆底肌訓練,都是預防產後盆底筋膜損傷的有效措施。然而,目前人們對於尿失禁認識不足,更別提預防和治療了。據瞭解,不少女性因害怕、害羞和缺乏對疾病的瞭解,討論尿失禁對很多女性來說仍然是一個禁區,有的難以啟齒,寧肯買紙尿褲、用衛生護墊,也不願意就醫,而主動前往醫院診治尿失禁的寥寥無幾。
  信息爆炸時代,別自己做“醫生”
  童曉文介紹,產後缺乏適當的調理與修複,容易產後出現尿失禁。“可是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往往可以從互聯網上獲取自己想要知道的任何信息。有的產婦只註重產後減肥塑身,卻忽視盆底肌訓練;有的在家自己做產後恢復床上操或瑜伽,反而拉傷肌肉。其實,只要找到一個信任的婦科醫生,在醫生指導下產後恢復並不是難事。”童曉文強調,有序的產後康復可以為產後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產後42天是產後進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的最佳時機,已育和30歲以上的女性,應在醫生指導下儘早進行盆底肌肉康復訓練,預防後患。
  據介紹,在進行產後康復訓練時,醫生會針對產婦的身體情況進行評估,若有必要可借助機器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每兩天一次,可預防“月子病”。童曉文表示,許多壓力性尿失禁是盆底肌肉鬆弛造成的,就像人長期舉啞鈴手臂會變得結實,盆底肌肉鍛煉也是這個道理。因此通過提肛運動可預防和治療尿失禁,具體做法是有意識地緩慢收縮和放鬆肛門以加強盆底肌肉和筋膜強度,每天早晚各200次。國外的研究已證實這種方法能夠有效改善壓力性尿失禁患者癥狀。
  過去,在治療方面,許多人常認為尿失禁是病毒感染,只要用些抗生素就好。可是,童曉文表示,尿失禁形成的機制不同,治療也要因人而異、有的放矢。壓力性尿失禁是盆底筋膜鬆弛所致,癥狀輕的患者可以通過提肛運動或者服用補中益氣中成藥改善控尿,對於中重度壓力性尿失禁患者,需要手術治療。
  而急迫性尿失禁發病機制是膀胱頻繁地自主收縮,治療上首先要排除泌尿道的炎症、腫瘤和結石等刺激,然後用藥物來降低膀胱敏感性,使其放鬆。急迫尿失禁患者多伴有焦慮、失眠等問題,常需同時給予抗焦慮及助眠藥物。由於藥物起效要一定時間,往往連續用藥1月才能改善癥狀,許多患者都半途而廢,所以急迫性尿失禁治療起來不能“急迫”。
  “就像面對老化的汽車,僅僅修個輪胎不能解決問題,關鍵是提高其整體性能。”因此,面對每位前來就診患者,童曉文都會詢問病人每天吃什麼,什麼時候吃飯,每天幾點睡覺,睡眠質量如何,平時經常發火嗎……從食物、睡眠、運動、遺傳、精神、神經等六個方面對病人先進行整體評估,發現“零件”損壞的問題所在,再進行對症檢查、下藥。尤其對於需要手術的病人,童曉文透露,他所帶領的團隊都是醫生自己為手術病人進行超聲檢查,為的是在術前全面掌握病情。“如此我們便能提前在醫生腦內構建出具體的 ‘施工方案’,走上手術台時也就胸有成竹了。”
  掃一掃,醫生朋友在身邊。
  你是不是私藏了不少養生小“秘笈”,但一直無人分享?平日總想獲得更多、更及時的健康資訊?
  但有時卻免不了面臨一些養生困惑和求醫難題?面對如今的醫療健康行業,你也有話要說?
  親們,還等什麼!趕緊“掃一掃”,快來和我們互動吧!
  PS:本刊內容均為《上海名醫》原創發佈,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噢。
  新浪微博:
  新聞晚報_上海名醫
  微信賬號:xwwb_shmy
  地址:上海市黃浦區漢口路266號9樓申大廈
  郵編:200001  (原標題:少喝水能夠擺脫“社交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b50nbnl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